預防性對因護理
壓力性損傷病人受原發病的影響活動受限,久病臥床,局部皮膚受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濕環境的影響,導致局部皮膚受壓,循環障礙,加上持續缺血、缺氧和潮濕環境刺激,使皮膚浸漬而破潰,這是壓力性損傷發生的根本原因。緩解或解除壓力
間歇性解除壓力可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在形成壓力性損傷的因素中,局部受持續垂直壓力是壓力性損傷發生的關鍵。
翻身減壓是彌補機體對生理反射活動失調的主要措施,也是預防壓力性損傷最基本、最有效、最簡單、最經濟的措施。
因此每隔1-2小時變換體位翻身,病情危重暫不宜翻身者,應每隔2小時用約10cm厚的軟枕墊于肩胛、腰骶、足跟及各關節的骨隆突處,增加局部的減壓和通透性。
避免出現剪切力和摩擦力
剪切力是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部位間發生的一種力,主要作用于深層組織,引起組織相對移位,切斷血液循環,使局部缺血、缺氧,比垂直壓力更具有危險性。
因此當病人采取半臥位時床頭抬高不應超過30°,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摩擦力發生于搬動病人時動作不規范,床鋪皺褶不平,存有渣屑,因此應保持皮膚的清潔平整無渣屑,減少局部皮膚的刺激,同時搬動病人更換體位時動作輕柔規范,避免出現推、拖、拉等不良行為,防止局部皮膚容易擦傷。
避免出現潮濕環境
皮膚受長時間潮濕刺激后浸漬,從而消弱角質層的屏障保護而發生壓力性損傷。如大小便失禁、引流和傷口滲出液刺激。
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爽,用溫水清潔,必要時用壓瘡葆外涂,促進皮膚的柔軟,必要時用皮膚保護膜隔離。
加強營養
保持健康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液體攝入是壓力性損傷的預防中絕對不能忽視的問題。確?;颊呶故撤绞秸_,提供足夠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補充不足營養,保證營養均衡。
各期創面護理
(1)1期壓力性損傷指壓不變白紅斑,皮膚完整。此期為可逆性改變,及時消除病因能夠阻止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必須定時翻身減壓,有效改善受壓部位的微循環。發紅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應減輕摩擦防止破損,可應用水膠體敷料、泡沫敷料、透明薄膜保護皮膚完整性。(2)2期壓力性損傷部分皮層缺失伴真皮層暴露。此期表皮已破,需要進行創面護理。
- 小水泡(直徑小于5mm),應減少摩擦,防止破裂,用透明敷貼保護直到水泡自行吸收。
- 大水泡(直徑大于5mm),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消毒局部皮膚,再用敷料包扎。
(3)3期壓力性損傷皮膚全層缺失。去除壞死組織、徹底清創引流,保持創面清潔減少感染機會,促進創面愈合。滲液多、無臭、無味,可用傳統敷料或者用泡沫敷料吸收滲液,創面有腐肉、味臭,可用自溶性清創藥或者用外科清創去腐,再用傳統敷料和抗菌敷料并增加換藥次數。
(4)4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去除壞死組織,預防感染,促進愈合,一般是開放性傷口合并感染、有惡臭、分泌物多,只能采用外科清創或者用藥物自溶性清創,去除壞死組織,根據傷口的滲出和感染情況選擇敷料和藥物,護理方法同3期。
(5)深部組織損傷期持續的指壓不變白,顏色為深紅色、栗色或紫色,皮膚完整。此期創面即使接受最好的治療,也有可能會快速發展為深層組織的破潰。因此保護局部皮膚,防止繼續受壓,密切觀察發展趨勢。
(6)不可分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損傷程度被掩蓋此期傷口床被焦痂覆蓋,無法直接判斷傷口分期,首先必須用外科清創去除焦痂,根據不同分期采用藥物輔助自熔性清創,清創后護理方法同3期、4期。
創面清創必須結合患者的情況,患者年齡偏大、晚期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最好采取保守治療。如焦痂干燥無積液,暫不清創可行痂下愈合保守治療。
(7)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該損傷描述了損傷的原因。是使用診斷或治療的醫療器械而導致的壓力性損傷。損傷部位形狀通常與醫療器械形狀一致。這一類損傷可以根據上述分期系統進行分期。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治療需求而采用的醫療器械直接造成。應密切觀察使用醫療器械治療區域皮膚的變化,出現異常情況配合醫生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壓)。
(8)粘膜壓力性損傷由于使用醫療器械導致相應部位粘膜出現的壓力性損傷。由于這些損傷組織的解剖特點,這一類損傷無法進行分期。損傷原因還是與使用醫療器械治療有關。密切觀察醫療器械治療區域粘膜的變化,出現異常情況配合醫生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壓)。
文章源自:《淺談壓力性損傷的護理》;次仁德吉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傷口護理中心;《西藏科技》2019年6期(總第315期)
1、2期壓力性損傷(壓瘡、褥瘡)預防護理敷料壓瘡葆液體敷料——壓瘡葆液體敷料面向全國招商。
